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秋季海鮮箱到貨4】養土養水再養魚 嘉義布袋「邱家兄弟」讓淡水魚的土味不見了

生態養殖品牌「邱家兄弟」以冷凍宅配到家的去殼白蝦,回家方便料理。
生態養殖品牌「邱家兄弟」以冷凍宅配到家的去殼白蝦,回家方便料理。
我們跟著生態養殖品牌「邱家兄弟」的老闆、神農獎得主邱經堯,和使用他魚獲的「月実柴饗」主廚李家維,在傍晚時段提著蝦泥一起去餵魚,走往魚塭的路邊有山羊和狗狗在散步,田梗間有紅蜻蜓低飛,魚塭周圍冒出一叢叢的蘆竹仔,還會看到野生的馬齒莧、山苦瓜和龍葵等野菜,眼前是一整片的自然野放地景、綠蔭圍著魚池,跟其它西南部地區光禿禿的養殖地貌,大不相同。
由於過漁行為、海域污染造成海洋漁業資源枯竭,養殖漁業已經成為台灣漁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但陸上養殖產業常見超抽地下水、用藥污染及陸地鹽化等問題 。有感於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性,身為養殖魚塭業第二代的邱經堯在回家接班後,把父親原本養殖單一鰻魚的家族產業全面轉型成共生混養的生態漁法,
「養土、養水,再養魚。」是邱經堯一直強調養殖魚塭應該要做到的「三位一體」。他在魚塭的周圍的土地,不用除草劑除草,因此魚塭周邊綠意盎然,跟其它西南部地區常見光禿禿的養殖地貌大不相同;在魚塭水裡,他採取低密度養殖、共生混養的生態漁法,打造魚類生態系,並且不打抗生素及生長激素,以自然的方式健全水中生物的平衡生態。
神農獎得主邱經堯,實踐生態養殖,也追求要養出美味。
紅蜻蜓對棲地中的許多環境因子十分敏感,牠是自然環境的前哨偵察兵,可顯示生態環境是否健康,我們這天來訪 「邱家兄弟」的魚塭,喜見許多紅蜻蜓出沒。
許多人對魚塭養殖出來的魚都有刻板印象會有土腥味。邱經堯分析原因是因為飼料沉積底泥、泥土味及設備水管等氣味造成,因此,「維持水中的環境清潔是首要任務。」邱經堯說:「倘若只養單一魚種,倒入的飼料一定有被搶食完後就沉積到魚池的情況,久了水質就會混濁。」所以,他的魚塭主要是養虱目魚、鱸魚和白蝦,但也放養鯽魚和豆仔魚等工作魚,因為牠們會撿食虱目魚沒吃完的飼料,就像協助水中的「廚餘清理」。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